校园足球训练管理工作规章制度
作者: 陈章梅 | 发布时间: 2018/4/9 16:55:00 | 1129次浏览
校园足球训练管理工作规章制度
一、指导思想
1、提高思想认识,物色好足球苗子。
提高学生对足球的认识,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,组建好足球运动员队伍,发动班主任、任课教师重视支持足球训练工作,坚持常年课余训练,做到常抓不懈,使足球运动水进一步提高。
2、加强校园管理,注重训练科学性。
结合校园足球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,不断加强校园足球训练的管理,努力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,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。
二、工作目标
学生广泛参与足球活动,校园足球能做到人手一球,学生身体素质、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明显提高。形成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因材施教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,校园足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,竞赛体系更加完善。
三、保障措施
1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
制定校园足球教师培训计划,开发相关培训资源,组织开展足球教师教学竞赛、经验交流和教研活动,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。每学期1次,至少3名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足球教练员培训,并将经验和心得与本校教师交流,形成专业的足球教育体系。
2、改善场地设施条件。
学校加强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,按照因地制宜、逐步改善的原则,创造条件满足校园足球活动要求。
3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。
统筹相关经费渠道,积极创造条件,因地制宜逐步增加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经费保障,支持学校开展足球教学、训练和比赛。
4、完善检查督导制度。
每周每班进行一次足球课,体育组长定期不定时听课,每学期对课堂教学,师生互动,师生行为规范,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考评。
四、安全措施
(一)足球训练的安全与保护。
1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训练必须坚持“学生为本”、“健康发展”、“安全第一”的原则,要充分考虑天气、场地、设备、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,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全。
2、学校每位教师、职工都有责任、义务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,发现学生有危及安全的行为,要立刻给予制止和教育。如遇到学生出现伤害事故,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救助。
3、学生在校内进行训练时,要有教练、体育教师和校医等在场。
4、外出参加比赛、训练、竞赛等,出发前须事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。学生由家长安全送到指定学校
(二)足球场地、器材的安全与保护
1、学校的运动场地、器材是学校的财产,要合理分配和使用;做到人人爱护、人人保护公有财产和设施。
2、增强对足球器材的保护意识,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;在体育器材室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。
3、定期检查足球场地、器材、器械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,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解决。
4、做到足球场地专人专管,保证场地、场馆、器材等安全。
(三)教练足球课要求
1、上课前要求充分热身,避免太热或者太冷的天气在体育场外进行上课。
2、足球课或训练课不得安排在硬的地面(如水泥地面)进行。
3、学校应尽量提供水和护腿板;医务室应配齐必要的药物。
4、上课集合整队、记录考勤,切实加强责任心;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校园足球安全教育。
5、教师要讲明动作要领,做出示范动作,提出注意事项,并加强安全保护。
6、发现有学生打闹或做出危险动作,要立即纠正或制止。
7、下课集合整队,清点人数。指定学生送还足球以及器材,若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,要及时安排救治,通知班主任。

